石油天然氣“十三五”規劃解讀(附規劃核心內容)
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能源局組織編制的《石油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《天然氣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19日對外發布。我國油氣產業發展已取得哪些成效?石油、天然氣發展規劃有什么新特點?“十三五”時期石油、天然氣產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?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劉德順。
“十二五”時期我國油氣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
“‘十二五’時期,我國油氣產業發展面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調整、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的復雜外部環境,積極適應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,取得了顯著成績。”劉德順說,石油消費穩定增長,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明顯提高;技術創新和裝備自主化再上臺階;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。
截至2015年底,國內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71.7億噸,國內天然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3.02萬億立方米。2015年全國石油產量2.14億噸,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,其中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,2015年實現產量46億立方米。
“同時,基礎設施布局日益完善,油氣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。”劉德順說,西北、東北、西南和海上四大進口通道布局基本完成,油氣供應、進口渠道和運輸方式逐步實現多元化。截至2015年底,全國累計建成原油長輸管道2.7萬公里、成品油管道2.1萬公里、天然氣干線管道總里程達到6.4萬公里;建成液化天然氣接收站12座,接收能力4380萬噸/年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油氣發展思路是穩油、增氣
據劉德順介紹,石油、天然氣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編制立足行業發展實際,貫徹了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明確了“十三五”時期穩油、增氣的發展思路,對未來油氣發展目標、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做了具體的部署和安排。
同時,規劃對接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、長江經濟帶三大發展戰略,完善了四大進口通道項目布局,并對增加京津冀天然氣供應、長江經濟帶油氣管輸能力等做了重點安排。
關于石油、天然氣在能源發展中的定位,劉德順表示,“十三五”時期,要以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為目標,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。石油消費堅持節約利用和綠色發展,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保持基本穩定。
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
天然氣是優質、高效、清潔的低碳能源。劉德順表示,在我國能源發展綠色轉型中,天然氣是最為重要和現實的選擇,能夠與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互補。加大天然氣利用規模,提高清潔能源比重,是我國穩步推進主體能源更替,加快建設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。
劉德順認為,目前,我國天然氣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,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,如上游勘探開發主體較少,區塊退出和流轉機制不健全,行政壟斷和區域分割比較嚴重等;也有政策方面的制約,如部分原有政策已不適應新的發展形勢,天然氣在交通等領域應用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等。
對此,劉德順表示,面對天然氣發展的新形勢,天然氣規劃在持續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、加快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、加強科技攻關之外,重點提出了擴大天然氣利用四大工程,以及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相關舉措,并配套了相關的財稅、環保等支持政策。目的是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,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。
天然氣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核心內容
天然氣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核心內容
1月19日,國家發改委印發《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》。《規劃》以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為發展目標,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,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,構建結構合理、供需協調、安全可靠的現代天然氣產業體系。
《規劃》提出,2020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,2020年總里程達到10.4萬公里,干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/年;地下儲氣庫累計形成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。
儲量目標方面:“十三五”期間常規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萬億立方米,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6萬億立方米;頁巖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,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.5萬億立方米;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200億立方米,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。
《規劃》部署了加強勘探開發增加國內資源供給,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,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提高調峰儲備能力,培育天然氣市場和促進高效利用等四方面任務。
根據《規劃》,“十三五”要抓好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等氣化工程、天然氣發電及分布式能源工程、交通領域氣化工程、節約替代工程等四大利用工程,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到10%左右。
石油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核心內容
1月19日,國家發改委印發《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》。《規劃》包括上游資源勘探開發、中游原油成品油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,兼顧下游石油節約和替代,部署了六大重點任務。
《規劃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左右。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2億噸以上,構建開放條件下的多元石油供應安全體系,保障國內2020年5.9億噸的石油消費水平。
在基礎設施能力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建成原油管道約5000公里,新增一次輸油能力1.2億噸/年;建成成品油管道12000公里,新增一次輸油能力0.9億噸/年。到2020年,累計建成原油管道3.2萬公里,形成一次輸油能力約6.5億噸/年;成品油管道3.3萬公里,形成一次輸油能力3億噸/年。
《規劃》部署了加強勘探開發保障國內資源供給,推進原油、成品油管網建設,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設,加快石油儲備能力建設,堅持石油節約利用,大力發展清潔替代能源,加強科技創新和提高裝備自主化水平等六方面的重點任務。
新一輪全國常規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表明,我國陸上和近海海域常規石油地質資源量1085億噸。截至2015年底,連續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0億噸,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71.7億噸,探明程度34%,處于勘探中期。2000年起,國內石油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2億噸以上。
資訊來源:新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