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非糧乙醇燃料值得關注
發布日期:2014-03-23 預覽次數:
燃料乙醇是一種優良的汽油添加劑,用以代替四乙基鉛、甲基叔丁基醚(MTBE)和乙基叔丁基醚(ETBE)。將乙醇調入汽油中,有助于降低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和烴基類化合物的含量,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效果。
燃料乙醇的生產與使用已是大勢所趨,歐盟要求成員國在2020年之前實現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占到10%;日本環境省宣布到2030年所有車用汽油都將更換成E10燃料;此外,阿根廷、南非、英國、印度、泰國等國家均制定了相應的計劃,積極推廣燃料乙醇的生產和使用。
美國和巴西兩個國家的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居世界前列,目前這兩個國家燃料乙醇的使用量占全球總量的70%以上。美國主要使用玉米制造燃料乙醇,2012年燃料乙醇的使用量達到了212億升;巴西燃料乙醇的推廣最為成功,燃料乙醇占全國總能源消費量比例高達76.41%,遠遠高于其他國家。2012年巴西乙醇產量達到251億升,不僅供本國使用,還出口到其他國家。
全球著名咨詢機構科爾尼公司研究資料顯示,與其他國家相比,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,但燃料乙醇的生產效率卻不高,中國生產1噸乙醇需要消耗12噸水,而美國只要1.8噸水。出于糧食安全的考慮,中國不可能像美國和巴西那樣大規模種植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的作物,因此,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。
對于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,建議國內企業要在每個環節節省開支,特別是減少原料的物流費用。美國把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建在玉米地里,而巴西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則在周圍17千米半徑內全部種植甘蔗。在我國,用木薯、甜高粱、秸稈等為原料生產乙醇同樣存在經濟運輸距離,因此,合理計算經濟運輸半徑,并以此決定企業的生產規模十分必要。
此外,未來限制以糧食為原料生產乙醇是必然趨勢,國內企業必須在堅持“不占用耕地,不消耗糧食”的原則下發展燃料乙醇產業。可以預見,未來國家將出臺更多的激勵政策和補貼措施,鼓勵各種非糧乙醇燃料發展,最終實現非糧為主的燃料乙醇發展目標。